3月4日,我校召开新学期首次教学工作会议,全面部署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初重点教学工作。会议由教学副校长谭英杰主持,教务处处长闫世杰、副处长张莹、康永嘉、各教学单位教学负责人参会。会议聚焦教学管理规范、学校教育改革、实践教学创新等核心议题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。
一、锚定职教改革方向:打造“产教融合”人才培养新体系
会议将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列为年度核心任务,要求对标国家最新职业教育标准,以“数字化赋能”和“人工智能+”为抓手,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。副校长谭英杰强调,职业教育需要从“学科导向”向“岗位导向”转型,依托产业学院建设,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二、规范教学管理:严把质量关保障平稳运行
为保障教学秩序,会议对转专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:转入计划按同年级本专业人数的20%拟定,严格审核师资、实践条件及住宿资源,确保3月15日前完成计划统筹与公布。教务处副处长张莹强调,各学院需做好政策解读,确保两会期间转专业工作平稳推进。同期,学校将启动期初教学专项检查,采取“院系自查+校级抽查”双轨模式,重点督查试卷命题规范性、实习报告完整性及教案撰写的规范性。
三、创新实践教学:以成果为导向强化职教特色
针对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,副处长康永嘉提出工作方案:毕业设计突出技术应用,减少传统论文比例,鼓励以产品研发、技术展示等实践成果为主体,同时保留学术规范性要求;智能制造学院、汽车工程学院将试点优化毕业设计模板,并于4月底前完成中期检查;2025年实训室建设预算优先支持产业学院及虚拟仿真项目,要求申报单位注重“虚实结合”与设备利用率,3月中旬前完成论证。
四、聚力专业建设:冲刺“兴辽卓越”专业群项目验收
教务处处长闫世杰指出,辽宁省“兴辽卓越”专业群项目进入验收冲刺阶段,相关单位需提前准备绩效材料,确保高质量通过验收。同时,学校将加快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完善工作,力争年内新增3—5个本科专业,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。
会议最后,副校长谭英杰在总结中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以系统性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;二是压实责任链条,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转专业等重点工作按期完成;三是强化成果导向,通过严格管理和创新实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
本次会议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与路径,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